原标题:中秋、国庆放假通知来了,网友反应太真实……(附加班工资计算方法)
注意
过了8月
一大波节日和假期要来
根据中国政府网消息
中秋假期放假安排——
9月19日至21日
放假调休,共3天
9月18日(星期六)上班
国庆节放假安排——
10月1日至7日
放假调休,共7天
9月26日(星期日)
10月9日(星期六)上班
看完上面的消息后
有人要问
不能享受假期怎么办
加班费了解一下
《劳动法》第四十四条规定,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,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;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,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。
根据国务院《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》规定,国庆节放假3天(10月1日、2日、3日)。因此,国庆节虽然连休7天,但只有10月1日-3日3天为法定休假日,10月4日至7日均为调休。
国庆长假期间的加班工资,应该这么算:
10月1日-3日,加班工资:月工资基数÷21.75天×3×加班天数(用人单位不能以安排补休形式替代加班工资)
10月4日至7日,加班工资:月工资基数÷21.75天×2×加班天数(用人单位可以以补休形式代替加班工资)
参照以上情况,中秋节放假1天(9月21日),9月21日加班工资:月工资基数÷21.75天×3;9月19日-20日加班工资:月工资基数÷21.75天×2×加班天数。
假日安排一出
网友发起了热烈讨论
有人发现假期似乎没了
有人觉得调休后
中秋团聚不方便
还有人希望
正常休息、不调休
五一、国庆长假,双休日调休……
这种休假方式
是如何演变而来的
今天小编带你涨姿势
1949年:每年4个节假日
1949年12月23日,政务院发布《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》,形成目前我国法定假日的基本格局:每年4个节假日,元旦1天、春节3天、“五一”1天、“十一”2天,全民法定假日共7天。
从1949年建国到1995年的40多年里,我国一直实行的是每天8小时、每周48小时的工时制度,即星期天公休一天。所以,全国每年的法定休息时间为59天。
1994—1995年:从“双休—单休”循环到全年双休
1994年2月3日,国务院颁布《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》:国家实行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、平均每周工作44小时的工时制度。第一周星期六和星期日为休息日,第二周星期日为休息日,依次循环。那时,双休日(大礼拜)、单休日(小礼拜)一时成为流行语。
1995年3月25日,《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》规定:从5月1日起,我国“公休假日”延长至两天,即每周五天工作后休息两天。实行双休日后,法定节假日加上星期日,我国劳动者每人每年休息日由原来的59天增至104天。
1999年:黄金周来袭
1999年,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,我国经济普遍不景气。当时有效需求增长乏力,为拉动内需、促进经济增长,国务院调整原有法定节假日安排,将“五一”、“十一”放假天数分别由原来的1天和2天增加到3天,并通过调整前后周末休息时间,形成了春节、“五一”、“十一”三个连休7天的长假。
2007年:“五一”长假取消,法定节假日总数11天
2007年12月,国务院公布了《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》和《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》。放假办法取消“五一”黄金周,增加清明、端午、中秋为法定节日。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,职工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,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,单位应按工资收入的300%支付工资报酬。
来源: 综合中国政府网 新浪微博 央视新闻 人民网
参与|维护|建设|教育
最贴心最懂你的工会君!
宝安工会与你在一起!